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工作始终,认真落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区改革提升等“五个年”活动,围绕“创新高地、产业兴城”定位和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要求,以“六大提升工程”为主抓手,推进“六个一批”,不断做实做强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全年全区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8.1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7%。全年签约招引项目37个,增长27.59%;亿元以上项目23个,其中工业项目21个,增长90.9%。
一、抓改革、促转型,区域发展能级提升
一是扎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锚定“创新高地 产业兴城”发展定位,持续完善“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细化出台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推进工作方案、战新产业三年倍增方案。实施“链长制”,高位推进新兴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二是强化产业集聚要素保障。开展区域评估,启动精沃轴承、高铁构建、1GW光伏太阳能组件等项目“标准地”地块挂牌工作。完成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全面评价报告。经开区林地组建报批247.76亩,省厅通过240.97亩;3.5亩林地已重新上报,3.29亩林地正在组件中。按时限加快推进高铁片区成片开发方案,总面积2535.08亩,拟征地370亩,目前已完成报批稿方案,待主管部门评审。
三是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管委会+公司”运营,有序承接32项赋权事项的审批责任和管理职责,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和独立核算机制,实现在地统计并准确反映主要经济指标。赴合肥新站、滁州、芜湖等省内先进高新区进行考察,拟定的高新区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已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四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其中26个省重点累计完成投资22.22亿元,3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62亿元。高铁中央厨房、屯阀锻件等7个项目参与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入库率100%。永新型功能膜厂房主体建设、小罐茶基地搬迁等重点工作完成;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完成控规编制。
二、抓工业、强实体,“六个一批”成效凸显
“规模扩张一批”成效凸显。年初即排定10个重点规模扩张项目,1-12月,永新主体完工,三条生产线已开始安装调试;小罐茶搬迁已完成;上市公司星帅尔落户,设备12月起已陆续进场;联强项目建成投产,三期建设开始启动;菲英制动器项目已投产;安康智能车间完成改造,智宬轩项目投产;天之都环境正加快车间施工;瑞兴设备到位,与奇瑞达成合作意向;荷琇正与华南理工、云南白药积极接洽。
“技改提升一批”持续发力。已开始实施的70个项目中32个已投产,剩余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同时谋划2022年滚动实施技改项目50个。2021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20个。全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1.7%。
“低效处置一批”稳步推进。出台《黄山高新区工业企业厂房租赁管理实施意见》、《黄山高新区工业企业低效用地处置实施意见》,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扎实推进“五未”土地清理,2021年对9个地块完成处置(泰利、饮源、百怡、晶辉、海立德、诚益、润城、水木天石、奇立德),盘活土地315.51亩。
“招强落地一批”成果显著。加大“双招双引”“融杭接沪”,围绕园区三大主导产业,开展“四重”工业招商,目前已成功落户杭州星帅尔、上海华铭智能设备等一批主板上市企业,合肥赛因斯、百诺佳医疗等行业知名企业。上海飞地湾谷斐迪园已引入欣戈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荣腾鼎硕生物有限公司等5家优质生命健康企业,“复旦-黄山高新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目前已于11月8日正式挂牌启用。同时,根据黄山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打造黄山“科大硅谷”成果转化中心,为黄山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赋能。
“规上培育一批”夯实筑牢。排定规上培育企业13户,截至21年12月完成入规4家(世成、比克、腾达、久舟),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61户。逐步强化月度入规培育力度,预计2022年当年投产企业申报入规企业9家。
“创新平台一批”提档升级。1家企业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1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企业首次通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1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智能工厂,2家企业已获批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永新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屯阀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联强、富乐已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6家企业获“两化融合”贯标认证;菲英获批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富田“经期裤智能成套装备”、大舜“臭氧激光雷达DSL-O”2项产品获2021年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天之都成为黄山市首个获得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公司产品“除湿分子筛转芯的研发及产品制造”进入工信部“五个一批”节能环保先进目录。美森科技“PE木塑地板”进入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目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第一批次推荐申报21家,17家通过认定(其中重新认定8家,首次认定9家,第二批次推荐申报4家,2家通过首次认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完成备案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推荐光锐获得“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支持,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抓保障、惠民生,社会事业再上台阶
一是从严从细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压实“四方责任”,落实“1+1+N”工作机制,成立覆盖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宾馆专属网格。严格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做好中合农批发市场相关人员及冷链食品检测。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对7个村66户156名已脱贫监测对象和其他边缘户实施常态化监测、跟踪服务。开展农村集中排查,覆盖6504户,21905人,筑牢“三保障一安全”。按时足额发放低保、五保金和残疾人、高龄、居家养老补贴。投入647万元实施长源村(槐源、群联)人饮安全提升改造工程。扎实开展民生工程,启动建设长林过塘组1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谋划储备新潭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等4个重点项目。选派6名专技人员和14名金融专员到村帮扶。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841.9万元。
三是持续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投入1048.6万元实施下庄河、资源溪、颖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投入4414.3万元实施重点水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疏通新潭镇政府所在地沿线污水管网。新潭镇垃圾中转站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范畜禽业发展。扎实开展“五清一改”,开展区域环境卫生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40余次,清理乱搭乱建95户、无功能建筑842平方米、残垣断壁35处。加强安置区管理,针对蕉充小区一、二期开展专项整治,以万福嘉苑西苑为试点引入市场化物业管理。
四是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轩辕大道一期(歙州路-徽光路),截止9月份已完成土石方施工45万方,道路路基基本成型;潜口路、小罐茶区间路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迎客松大道综合管廊施工已进场,完成基槽开挖方案优化,基槽开挖全部完成,完成管廊主体建设90米;宏村大道综合管廊,基槽开挖全部完成,完成管廊主体建设500米;完成华软区间路道路路基施工;20座桥梁改造提升工程已竣工;东湖古桥已按评审临时保护方案完成施工。
四、抓整改、促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高标准执行生态保护。今年来多次召开党工委会议、主任办公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生态环保工作,着力抓好巡视巡察反馈环保问题整改、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分别成立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经开区协调联络组及相关工作组,落实部门责任,构建齐抓共管体系。做好项目环保审核,推动招商项目尽快获得环评批复,协助美森、智宬轩等5家公司获得排污许可证。协助开展“双随机”检查和排污许可执法检查10余次,协助开展G205国道徽州国家森林公园问题整改工作和三江省级湿地公园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宣教活动。妥善处理各类环保信访投诉50余起。
二是高位推进突出问题整治。强化领导包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制度,印发《关于印发黄山高新区2021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实施细则的通知》《黄山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工作组,统筹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定期督查排查整治开展情况,经排查发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7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对2017年以来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和反馈意见开展“回头看”。2021年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经开区信访件已全部完成。
三是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水污染防治方面,完善专人巡河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督促联佳爱这城、美森、首康医院等单位雨污分流不彻底问题完成整改。上半年市监测站霞塘河水质均达标。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对接督促13家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或锅炉升级改造。加强餐饮油烟监管,督促新改餐饮企业落实油烟净化和高空排放措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专项行动,对园区企业、4S店和新潭片汽车维修店20余家进行了检查,规范废矿物油等危废的存储、转移。
五、抓治理、防风险,“平安高新”夯实筑牢
一是强化责任创新监管。年初安委会与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年度管理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召开安委会全体会议3次。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类别、安全风险等级科学制定计划,运用线上监管辅助线下监管检查,注重发挥企业自主性,做好隐患治理和应急管理,形成月建月销、动态监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效率为企减负。
二是护航企业安全建设。结合“四送一服”落实干部包保联系企业制度,督促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培训,累计开展专项培训3次。帮扶3家工贸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现场评审验收工作。对接企业需求,组织园区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特种岗位持证上岗率100%。深入学校、社区开展“6.16”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
三是突出检查消除隐患。针对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集中检查,围绕安全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非法经营成品油专项整治、校园安全专项检查等系列行动,1-12月份,共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94户、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问题514条,清理清退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违规经营企业2家,督促拆除2处违规自建油罐,联系专业处置机构转移处置了废弃危化品盐酸、硫酸共计8吨。
四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对园区13家投资类企业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检索出斑马快跑科技等异常经营企业。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组织“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在高铁站前广场、客运总站开展集中宣传,深入村(居)、社区、园区企业开展“七进”宣传,共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宣传短信9000余条。
六、抓服务、育集群,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制定工作要点和考核细则,建立覆盖“四上企业”的包保机制,营造浓厚工作氛围。目前经开区纳入“四送一服”包保企业144户(其中:省重点项目26个,四上企业109户、重点外贸企业9户),抽调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同志、业务骨干29人作为“四送一服”包保干部,明确干部包保单位,全天候接受企业诉求,全方面解决企业难题,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帮扶行动。截止12月底,举办各类政策集中宣讲会117场、2367户/次企业参加,发放各类政策汇编343本。走访企业(项目)1783户/次,现场回复办理企业反馈问题208件;解决企业用工需求1904个;解决企业用地149.6亩;拨付企业各类奖补资金9406万元,有利促进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资金金融扶持。及时落实惠企政策,继续用好制造业融资贴息专项贷款政策,足额兑付奖补资金。持续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引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保险设立分支机构,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支持创业就业,实施个人创业贷款贴息政策。搭建企业与银行、基金沟通平台,“量身定做”融资套餐。充分发挥“专精特新”基金投资力度,设立规模10亿元的战新基金和5亿元的产业发展资金,主攻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支持绿色包装、新型阀门等十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光锐通信等小精尖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破解用工要素瓶颈。结合形势开展招聘“云”模式,让求职者用“指尖”选岗,组织开展“在家就业,‘键’康选择”网络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2400个,活动累计点击率近6万次,收到求职简历1645份。组织32家企业参加“2021就业春风行动”、直播带岗、“走百镇联千村”系列招聘活动。每月18日举办经开区“四送一服”专场招聘会,累计参会企业171家次,招聘岗位数共计4110个。落实经开区“十七条”和“开门红”支持企业稳岗就业等补贴政策。积极组织宣传2021年度就业培训工作,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实现自主创业,岗前技能培训947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62人次。促成2家企业与职校签订校企定制培养协议,计划定向培养技能人才75人。截至目前,当年共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068人。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工作与“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党建+人才”红领工程等活动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宣传我市人才政策,定期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推荐申报第六批市“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名、第八批“黄山特色人才亮剑行动”优秀项目1个。第八批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名、第十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组织特支计划获得者参加黄山市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组织企业家参加黄山市企业家素养提升培训班。及时补助开发区配套资金,兑现市高层次人才补助16人,市人才储备金10人、企业自主认定人才11人、报清华大学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岗位5个、面向重点高校引进人才2人。
七、抓党建、强作风,高质量发展汇聚合力
一是宣传教育扎实有效。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1次,专题研讨6次。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24场次,受众1000余人次。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党工委书记“七一”带头上党史专题党课,党员领导干部到联系村、企业上党课24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上党课67场次。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清明祭英烈、全民阅读、文艺演出等活动50余场。党工委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5次,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领导述职述廉及党建督查内容。召开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会4次,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
二是党建引领取得成效。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从上级和本级党费中支出5.5万元对116名党员群众进行慰问,为56名老党员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发展新党员50人。开展非公党建“清底数、抓组建、促规范”百日攻坚行动,新增省级平台内非公企业34家;开展群团组织提质增效行动,组建群团组织7个,新单独组建1家党组织;注重“双培”工作,发展非公企业党员14名;举办新任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优化调整党建指导员,覆盖园区107家企业;开展“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
三是党风廉政不断强化。坚持严的主基调,今年共受理问题线索59件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41人次,其中第一、二、三种形态分别为13、25、3人次;紧盯重点领域,印发《关于开展高新区2021年度廉政风险点排查的通知》,督促职能部门、开投公司和新潭镇全面梳理职责职权、履职风险,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截至目前,共摸排廉政风险点44个,完善制度12项;全面开展谈话提醒,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谈话提醒、函询、诫勉谈话、责任制约谈、等手段,及时“咬耳”“扯袖”,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共开展“一岗双责”谈话115人次,开展提醒谈话、批评教育、责任约谈共235人。